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夜,天氣微冷,這絲毫沒有影響人們辭舊迎新的熱情,龍勝家家戶戶張燈結彩,大門上都貼著福字和對聯(lián),鞭炮聲此起彼伏。我們四人在縣城悠悠哉哉的逛著,本想買些年貨,誰知道還沒到下午4點,商鋪就幾乎全部關門了,大家都趕著回家吃年夜飯呢。
年夜飯到哪吃?還好我們早有準備,半個月前我們就跟溫泉附近農家土菜館的朱老板和老板娘說好了,年三十到他那兒吃。朱老板和老板娘五十多歲,老家在龍脊金坑里一個偏遠山寨(走到公路盡頭后還要翻幾座大山才可到達),但他們一雙兒女很有出息,現(xiàn)在國外留學,老兩口今年不會老家過年,我們是朱老板店里的常客,隔三岔五就會去他店里光顧,特別是趕圩回來或者買到新鮮野味的時候都會找他們加工,他和老板娘都待人熱情,廚藝了得,好像任何菜經過他們手里,出鍋時都會保留菜色的原汁原味,鮮嫩爽口,讓人回味無窮。
我們提著事先準備好的禮物,下午5點來到了土菜館。土菜館大門半掩著,門上掛著“暫停營業(yè)”的牌子,大門兩旁貼著春聯(lián):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店四季常安 ,橫批: 迎春接福
看到這對聯(lián),我不禁贊到:“嗯,老板果然有文化!
奇奇:“有思想。”
大衛(wèi):“有內涵。”
小蓓:“有吃的——嗎?”
“有、有、有,吃的都準備好了呢!崩习搴屠习迥飶牡昀镒叱鰜頍崆榈挠游覀儯靶履旰,新年好,年夜飯我們都準備得差不多了,先進來烤烤火吧!
我們馬上給他們道新年好,拜年。
我們雙手作揖。我:“祝老板老板娘 兔年吉祥!
奇奇:“萬事如意!
大衛(wèi):“家庭和睦!
小蓓:“青春永駐!”
“好、好、好,好孩子,新年快樂!”老兩口高興地像兩多綻開的菊花。
我們進入土菜館,桌椅整齊,窗明幾凈,員工們都回家過年了,顯得有些許的冷清。老板娘倒了幾杯熱茶給我們,讓我們歇歇烤烤火。說我們和他們兒女年齡相仿,就把我們當兒女看待,讓我們不要見外,今天就算是一家人吃團圓年夜飯。我們很是感動,都覺得在這里找到了家的感覺。
不一會兒,飯菜就準備好了,端上桌時,我們被震撼了,這哪是六個人的年夜飯啊,這簡直就是六個人的滿漢全席嘛。
白斬雞,黃燜鴨,清蒸河魚,龍勝扣肉,紅燒肘子,臘肉冬筍,酸魚酸肉,咕嚕肉,粉蒸肉,香蔥煎蛋,涼拌木耳,拍黃瓜還有豬肚雞野菌湯火鍋和青菜配以糯米甜酒。
朱老板客氣的說:“沒什么菜,你們隨便吃啊,不要客氣!
我們齊聲道:“老板太客氣了!
我們感嘆龍勝人生活品質迅速提升的同時迅速品嘗了各種菜肴。只有一個字形容“贊”。
幾杯糯米酒下肚,大家聊開了。朱老板說他是壯族人,老板娘是瑤族人,兩個民族過年的時候習俗是很不一樣的,老板娘剛嫁到他們壯寨的時候還適應不過來呢
我們對少數(shù)民族過年習俗非常感興趣。不停的問壯族人和瑤族人是怎么過年的。
老板說現(xiàn)在少數(shù)民族逐漸被漢化了,年夜飯也和漢族的出不多,但是過年的習俗還是有各自保留的。他說除夕晚上,壯族人要做好第二天要吃的米飯,稱為“壓年飯”,它預兆來年農業(yè)豐收。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,五六斤重的烷粑,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!大年初一清早,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,穿上新衣服,燃放爆竹迎新,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“汲新水”,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。
春節(jié)是壯族最隆重的節(jié)日。年三十吃過豐盛的晚餐后,人們便圍著火塘四周等待新年的到來,是為守歲。子時一到,人們立即焚香點燭,在神臺上供滿了豬肉、整雞、粽子、湯圓、米酒等祭品。孩子們則燃放鞭炮。
“除夕”壯家稱為“年三十晚”,是農歷年的最后一天。在月初就開始做好各種過年準備。除夕這天,壯家戶戶貼春聯(lián)、放鞭炮,合家歡聚,喜慶團圓。家家殺雞殺鴨,蒸制扣肉、粉精肉,制做叉燒肉等等。
晚上,各家在堂屋祖先牌位前設供桌,桌前掛一張美麗的壯錦或者刺繡的桌圍,桌上置擺大粽粑、年糕、米花糖及雞、鴨、魚、肉等貢品祭祀祖先。同時在家中火塘內燃燒一根耐燒的大硬木,直到第二天都不會熄滅,以示子孫綿延久長、煙火不斷之意。
晚餐前,各家都以豬肉、雞、酒、米飯等作為祭品,祭拜祖先諸神靈;然后燒紙錢、燃放鞭炮。祭畢,便開始吃團圓飯。菜肴豐盛,大家開懷暢飲,以酬一年的艱辛和合家之樂,而且這一餐的菜肴要有所剩余,以示“年年有余”。晚飯的八道菜中少不了“白斬雞”,有老人的家庭,會燉豬腳、燉整雞。米飯要做得很多,即“壓年飯”,剩到第二天吃,象征著富裕。
家家都要守歲,人們等待著子時的到來:姑娘描花繡朵、孩童盼放煙火、老人傳授著新歌……子時一到,鞭炮齊鳴,往日寧靜的山村僻壤頓時沸騰起來。
我好奇的說:“壯族人過年挺有意思的,那瑤族人有什么不同呢?”
老板娘笑著告訴我們瑤族的春節(jié)從頭年的十二月二十三四開始,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。這當中我們人為生硬地把他分為兩個部分:從頭年十二月二十三四到大年三十為“過大年”,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稱為“度春節(jié)”。(其實這只是為了方便明了才分的)
做糯米年粑大都在大年二十七八這兩天。我們會提前幾天把蒸糯米的木桶洗干凈,泡在水里,使木桶吸水,把縫隙充滿;頭天晚上,女主人把糯米淘洗,泡在水里;把舂糯米的石椎洗干凈然后倒放著。第二天,天剛蒙蒙亮,女主人已經生火蒸糯米了,大約一兩個小時之后,糯米蒸熟。接下來就輪到男人們舂糯米了!把糯米舂粘之后,由兩個手巧的婦女把已經粘成團的糯米做成一個個小球狀的糯米團,然后再由一幫小孩和老人(當然還有一些閑著的年輕力壯的小伙子)做成圓形扁平的年粑。等干后就可以拿去走親戚了!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細節(jié)。比如說,在開始舂第一坑(石椎是坑狀的)時必須先給先人敬上一份;大伙都會搶下由上面提到的那兩位巧手做成的第一個糯米球,且把它吃掉。
除夕守歲三十這天是一年的最后一天,不過整個上午都看不到有什么異常的氣氛。中午12點過后,人們才忙開。殺雞、宰鴨、剖魚……大家忙著做團圓飯。雖然時間還早,但大家都等不及了。往往在下午五六點鐘時,整個村寨就響起了鞭炮聲,忽東忽西,此起彼伏!芭纠才纠病瓏W啦嘩啦……嘩啦啦……嘩嘩嘩嘩嘩……”鞭炮聲響徹山谷,回聲不斷,最后夾雜在一起,形成更大的聲響,響及云霄,分不清是天在響還是地在響了。鞭炮放完,一家人便開始吃團圓飯,從五六點一直要持續(xù)到晚上十二點,大家吃吃停停、說說笑笑,迎接新春。我們那兒貼的春聯(lián)一般都是由小孩子寫的,孩子較小的,男主人自己寫。一般不去買或請人代寫,要不就是不貼。
酒過三巡,奇奇和大衛(wèi)問:“那其他少數(shù)民族是怎樣過年的呢,比如說苗族侗族?”
朱老板說他七舅老爺?shù)娜馍敲缱迦,苗族原本是以農歷十月為歲首,按照苗族習俗在農歷十月過苗年,現(xiàn)在大部分苗族漸漸改過春節(jié)了,但也有少數(shù)地區(qū)依然保留著過苗年的習俗,同時也過春節(jié)。每年除夕這天要砍來欖籬笆樹,插在房屋周圍,稱為“保年樹”。晚上全家團圓吃年夜飯。飯后,家里所有人都要洗腳,先從小孩洗起,意為“出門處處有著落”。除夕晚上祭祀祖先,夜里將硬木柴或干樹兜放到火塘燃燒,稱燒“年兜”,燃得旺意味來年生活紅火。除夕深夜,人們還占卜來年的氣候,看北斗星周圍的云霧狀預測水澇或者干旱。正月初一一到,人們開門放鞭炮,迎接新年,稱為“搶年”。婦女爭著上井邊挑“金水銀水”,認為這樣能帶來福氣。初一開始,各村寨在村頭寨尾擺設花鼓,男女青年則對唱山歌。春節(jié)期間有的村寨還有上刀梯和舞龍的表演。
小蓓問:“您家有侗族親戚么?侗族人是怎么過年的呀?”
老板娘說她二姑媽的表妹是侗族人,侗族人過年期間,具有特色的群眾活動是“打同年”。這個活動,同漢族過年“團拜”相類似。龐大的樂隊和歌舞隊到達一個村子時,村里的婦女排成隊伍,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種問題,隊伍中的人也要用歌聲給予回答。好比電影《劉三姐》中的對歌那樣,一唱一和,別具風味。
春節(jié)期間,侗族人斗;顒右埠苡腥。斗牛場會設在兩山中間的開闊地,周圍插著許多竹制彩旗,竹竿上掛滿五色雞毛,竹旗之間用繩子連著,嚴禁外人進入。待各寨牛王都到場后,即舉行邀約斗牛儀式。雙方相約同意后,就各自牽著牛王,打著火把,從斗牛場兩端入場。這時,三聲鐵炮巨響,吹笙擊鼓助威。牽牛者將火把往前一拋,二牛四蹄騰空,相對沖去。
特別有趣的是,每頭牛都被冠以美名。什么“春雷王”、“震天王”、“勝霸王”等等。每頭斗牛的冠稱都寫在“斗牛牌”上。牌子兩邊或背面寫有對聯(lián)和斗牛詩。
斗牛的前一兩天,四村八寨的客人都來到參與斗牛的村寨賽歌作客。當斗;顒咏咏猜晻r,一隊隊客寨男青年,吹起蘆笙,跳著舞步,抬著糖果去送給他們中意的姑娘。而主寨的后生、姑娘們把所有客寨的人接走,給與歡迎和接待。晚上,男女青年則在古樓里“行歌坐月”,借以建立感情。
不知不覺炮竹聲聲響起,2011春晚開始了,我們半醉半醒的觀看著精彩的節(jié)目,心里都對壯瑤苗侗的過年羨慕不已,期待著下次過年能在少數(shù)民族村寨中度過。。。。。。
在這個我們四個也向全國的網(wǎng)友們拜年了
奇奇:“在新的一年祝大家兔年大吉,兔耳沖天!動如脫兔!”
大衛(wèi):“恭賀新禧,祝身體健康、事業(yè)發(fā)達。 ”
小蓓:“兔在江湖漂,不爽就發(fā)飆! 祝兔年紅紅火火,生猛生猛!”
作者:“一只快樂兔, 來到快樂山,喝了快樂泉;又到快樂殿,吃了快樂蓮; 遇到快樂仙,聽了快樂言:快樂很簡單,快樂在身邊; 快樂無極限,快樂在兔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