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過兩天就到我們的傳統(tǒng)佳節(jié)端午節(jié)了,現(xiàn)在年輕的媽媽很少教小朋友如何包粽子過端午,我們的文化和記憶除去工業(yè)化大生產(chǎn),沒剩下多少了,雖然成品包裝的粽子味道絕對不差,可是動手的樂趣、家的味道少了。全國各地包粽子的方法、形態(tài)、粽葉種類和味道都有不同。我們桂林習(xí)慣三角粽,內(nèi)餡肉、棗、蛋黃、紅豆之類,白粽子直接蘸糖,是我的最愛。今天教大家一種一張粽葉搞定的圓錐小粽子羊角粽,一口一只小巧可人。
準(zhǔn)備食材:
粽葉、圓糯米、豆沙、豬肉、西米、紅棗等隨自己口味搭配另外備上粗棉繩。
開始前期工作:
1.糯米洗凈浸水?dāng)?shù)小時,在菜市場買新鮮碧綠的粽葉,大小選擇適合一片包一個小圓錐棕的,把粽葉洗凈泡于清水中,利于粽葉粘一起容易包裹。
2.準(zhǔn)備好其他口味的食材。如果是肉味的,買五花肉切塊,鹵上醬油腌制一夜。
下面我們動手:
1.選粽葉一張,葉子根部較硬,葉子頂端尖尖而柔軟,從葉中間轉(zhuǎn)一下擰一個錐,葉子根部硬一點的在上面。
2.葉子頂端軟尖尖在左側(cè),將葉子這一側(cè)圍著圓錐貼合過來。
3.如此形成一個一手可握的細(xì)圓錐,好似一只蛋筒,往里填入需要的口味,可以是白糯米,或者鋪一點糯米夾一個棗子,或者豆沙。如果是肉味,那么糯米要拌上泡肉的醬油鹵,和肉一起填進(jìn)去。盡量填錐形九分滿,可以勺子略壓實。
4.葉子尖端此時在“蛋筒”的右側(cè),拇指將其連著那條邊的粽葉邊緣折向中間,壓住糯米。
5.然后再把左邊高出來的粽葉壓住。整個粽子形成豬籠草型。把蓋子那部分折疊過來,蓋上“蓋子”,注意不要漏縫溢出糯米。
6.長出來的“蓋子”上的箬葉根依這圓錐圍起來,手捏住。開始攔腰系棉線。一根棉線可根據(jù)長短,或者利于自己區(qū)分口味而系不同的數(shù)量的小粽子。
7.放入鍋中,水沒過粽子,燉煮至熟,可以找一只粽子長竹簽戳一下。時間根據(jù)粽子大小決定。竹簽?zāi)艽链┱f明熟了。
8.剝出來吃吧。就小編本人喜好而言,本人更喜歡平等侗族朋友做的咸水粽。它是用谷物稻草燒出來的灰(咸)做出來的,粽子既香又糯。
到這里算是大功告成了,簡單易學(xué),快快和家人做一下,體驗動手的樂趣。整個過程須要準(zhǔn)備以下幾個地方:
糯米一定要泡水哦,不然很難煮透,粽葉也要泡水利于粘裹,包入粽葉后糯米要略壓實,肉味的記得往米里拌肉汁,千萬不要弄通粽葉或包漏,那就成一鍋糯米粥了。